高宗释奠,均法圣祖,躬行三献,垂为常仪。
更为重要的是,谭嗣同抨击的是以荀子为代表的后儒对孔学的伪篡,而旨在为中国文化正本清源,从而更好地传承、恢复三代之前的文化。他们在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救亡图存和政治斗争的同时,关注、解读诸子思想。
诸子学研究被康有为定义为考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在《康有为全集》中占据了前三卷,足见其在康有为思想中的分量以及对康有为后来思想的影响。梁启超的国学研究侧重诸子学,对先秦学术的研究既有宏观透视,如《先秦政治思想史》《老孔墨以后学派概观》等。秉持兼容并包的心态,借鉴外来文化丰富、创新中国文化,是近代诸子学留给后世的最大启示。近代思想家认识到文化传承与中国的强弱兴衰密不可分,与中国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沿着这个思路,以史学为国学根基的梁启超借助中国学术思想激发中国人的爱国心,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发掘终身不辍。
谭嗣同在《仁学》中发出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的断语,因而被视为全面排斥传统文化的典型。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两者立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相去甚远,秉持的立言宗旨和价值诉求迥然相异。数在巫术思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数就没有《周易》所记录的占筮活动,也就没有《周易》。
两类合起来,对于探测神旨更为可靠。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占卜是人为数术,星占、梦占等是天启的数术。原载《哲学研究》2019年06期。
这种原始思维现象,法国古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称其为神秘的互渗律。《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简言之,《周易》是以数为基础的,这使得摆脱鬼神观念而向某种宇宙法则转化成为可能,这虽然不见得是始作《周易》者的意愿,但却是人文化过程得以实现的一个内在根据。人们日常说某某事是巧合,通常意味着有些神秘或不可理喻。从内政外交国家大事,到百姓琐事柴米油盐,都与看似抽象、寂然不动却又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数密不可分。除了祭祀求神福佑外,人们还用种种数术以探测神旨。
所以圣人用它可以会通天下人心,确立伟大的功业,决断人们的疑惑。作为一种信息媒介的数,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从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形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气。在《周易》里有星占、梦占,是作者采用了旧有的材料。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数值之变可以成‘道义,可以成‘灵魂,可以成‘理性,可以成‘机会——相似地,万物皆可以数来说明。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没有《易传》,单是《易经》卦爻辞,最多可以看作是研究殷周之际或上古社会史的文献,谈不上有多少哲学理论。
《系辞上》云: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布留尔,第111页)可将原始思维的原逻辑性理解为一种前逻辑性或非逻辑性,在原始思维中,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具有概念的规定性和分析的因果性,其前提是牢固地建立在集体表象中的神秘的感应或互渗。这些凌乱、个别、多样的占筮活动和文字载体,为《易经》的成书准备了素材。朱熹,2002年:《朱子全书》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最后,《周易》的哲学突破,还在于《易传》赋予象、辞以丰富的人文思想含义。李镜池在《周易探源》中反复对比《易经》与《易传》在不同视域下所产生的时代思想的差异,使《周易》古经卦爻辞记录和反映的殷末周初先民生活世界中的原始思维、宗教情感和生命意识重见天日。
(李镜池,1982年,第8页)如果不了解这些具体的场景,只加以一般性的发挥解释,就很难符合《周易》经文的本义,也不会理解上古先民的真实生活及其思想情感,也就看不清《周易》生命哲学的原初性根源。从一到九这九个自然数,经过先民智慧的抽象简化演变为更加简易的阴爻(- -)阳爻(—),构成八卦的基本符号。
经过《彖传》的解释,乾元成为宇宙创生的道,它统摄着宇宙,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根源。传文中尽管还保留着蓍占龟卜天象吉凶河图洛书等上古巫术原始神秘思维的遗存,但其思想意义与前《周易》《周易》古经时代先民意识中的数所表达的神秘意象已大为不同。
《象传》根据乾阳刚健之象,引申出君子自强不息的德性,故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早在大约公元前530年,古希腊智者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了数是万物本原的观念。王夫之说:孔子就伏羲所画之卦,因其象以体其德,盖为学《易》者示择善于阴阳,而斟酌以求肖,远其所不足,而效法其所优也。本文围绕《周易》经与传的分界及与数的关联,对基于上古先民狩猎-农耕生活方式的原始思维之哲学突破,作出历史与逻辑的还原。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这样做,一方面固然强调了大衍之数准天地之数,《易》与天地准,《易》即冒天地之道,所以能成变化而行鬼神,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易传》中的数正处在化神秘为自然的认识阶段。
六为老阴之数,又代表阴、柔、顺等性、德、势、能。把大数据的信息转化为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科学运筹、实践决策的依据,从而产生巨大的实践效果,此即数成万物。
李镜池联系《周易》古经卦爻辞分析说:在人类的童年时代,人的思想幼稚,对事物的认识还不清楚,以为万物有灵,宇宙间充满了鬼神精灵,在监视和指示着人们的行动。1982年:《周易探源》,中华书局。
(朱熹,第142页)忧患意识是道德力量与生命意志的源泉。三 回过头来,再看《周易》筮法数的原理。数是抽象、一般、共相,属于本质性范畴。殷末周初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对周遭的环境、事物的认识能力十分有限,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异己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内心充满好奇和惊恐,这是上古时期卜问、占筮等神秘术数流行的根本原因。
(1)《周易》是表达圣人智慧的书。八卦提升转化为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生命宇宙的时空秩序,六十四卦仿佛成为人的生命存在境遇中的基本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三百八十四爻成为人们把握宇宙时空秩序、判断行为得失、随机应变的行为节度。
这是典型的原始思维,人们依赖族群集体无意识中神秘的互渗律破译生产、生活、生命中的各种难题。在原始思维集体表象的神秘的复合中,本能、习惯和激情的因素不让真正的逻辑思维获得任何优势。
他说:作为神秘的思维的原始人的思维也必然是原逻辑的思维,亦即首先对人和物的神秘力量和属性感兴趣的原始人的思维,是以互渗律的形式来想象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它对逻辑思维所不能容忍的矛盾毫不关心。九为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周易》遇到阳爻称九,一卦六爻中最好的位相为九五,古代称帝王为九五之尊,如今九九重阳为敬老节,均与九相关。
发布评论